一、测量前的准备
仪器选择与校准
根据被测金属镀层的材质和特性选择合适的测厚仪。例如,对于磁性金属镀层(如铁、钴、镍等)在非磁性金属基底(如铜、铝等)上的测量,可选用磁吸力式测厚仪;对于非磁性金属镀层(如锌、铬等)在各种金属基底上的测量,涡流式测厚仪是较好的选择。
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校准操作。这通常包括使用标准厚度片或已知厚度的样品进行校准,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校准过程可能需要在不同厚度范围和不同金属类型下进行多次,以覆盖实际测量中可能遇到的情况。
被测表面处理
确保被测金属镀层表面清洁、平整。去除表面的油污、灰尘、氧化皮等杂质,因为这些物质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可以使用干净的布擦拭表面,必要时使用适当的清洁剂进行清洗,但要注意避免清洁剂对镀层造成腐蚀或损坏。
如果被测表面存在粗糙度较大的情况,应尽量选择表面相对平整的区域进行测量,或者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粗糙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二、金属镀层测厚仪测量过程中的操作要点
正确的测量姿势和方法
对于磁吸力式测厚仪,将探头垂直放置在被测金属镀层表面上,确保探头与镀层表面紧密接触,不留缝隙。按下测量按钮后,保持探头稳定,等待仪器显示出测量结果。在测量过程中,不要晃动或移动探头,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。
对于涡流式测厚仪,同样要将探头垂直于被测表面,并且要使探头的中心位置对准测量点。由于涡流式测厚仪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测量的,因此探头的位置和姿态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。在测量时,要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,缓慢地将探头靠近被测表面,直到触发测量动作,然后保持不动,直至测量完成。
多点测量与重复测量
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,应在被测金属镀层的多个不同位置进行测量。一般来说,测量点应均匀分布在镀层表面,避免集中在局部区域。对于面积较小的镀层,至少选择3 - 5个测量点;对于面积较大的镀层,可适当增加测量点的数量。
在每个测量点上进行多次重复测量(一般建议3 - 5次),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最终测量结果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减少因仪器误差、表面不平整等因素导致的测量偏差,提高测量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。
三、金属镀层测厚仪测量后的数据处理与记录
数据记录
及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,包括每个测量点的多次测量值、平均值以及测量位置等信息。可以使用笔记本、电子表格或专业的测量数据记录软件进行记录,确保数据完整、准确、清晰。
数据分析与处理
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,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值。如果某个测量点的多次测量值之间偏差较大,或者与其他测量点的数值相差悬殊,应检查该测量点的位置是否合适,是否存在测量误差或表面异常情况。如有必要,可对该测量点重新进行测量。
根据实际需求,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,如计算平均值、标准差等统计参数,以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。如果需要对整个被测表面的镀层厚度进行评估,可以根据各测量点的平均值绘制厚度分布图或等高线图等,直观地展示镀层厚度的变化情况。
